大沥 党员上好“三堂课”“金色名片”显成色
栏目: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4-09-06
金年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赓续红船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沥人将继续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开启新的奋进征程,书写更美的时代篇章。  “我要学习革命先烈们的爱国精神,长大后也要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4月2日上午,在位于大沥公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大沥城区小学学生梁诗敏与同学们一起参加祭扫活动,坚定地许下了自己的承诺。  大沥,

  赓续红船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大沥镇党委书记刘浩文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沥人将继续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开启新的奋进征程,书写更美的时代篇章。

  “我要学习革命先烈们的爱国精神,长大后也要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4月2日上午,在位于大沥公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大沥城区小学学生梁诗敏与同学们一起参加祭扫活动,坚定地许下了自己的承诺。

  大沥,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它是南海农村革命的摇篮,有着“四个第一”。在这里,中国发展了南海农村第一批党员,建立了南海农村第一个党小组,建立了南海第一个乡级农民协会,建立了南海第一个区级农民协会。1927年12月,为响应和配合广州起义,南海县委领导的农民赤卫军曾在大沥与敌人激战,陈道周、周侠生等104人壮烈牺牲,写下可歌可泣的革命史章。

  大沥战斗锻炼了南海的人和工农革命群众。这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红色精神,也激励着大沥一代代的人,积极投身党的伟大事业中。今天,镌刻着起义者英勇故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经过升级改造的大沥革命展示馆,都在诉说着这里的红色革命传统。大沥还正在把辖区内的红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成党员党性教育和群众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以红色文化传统滋养人心,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如今,顺应时代的滚滚洪流,大沥的基层党建也在不断创新。2017年,大沥镇打造了“七一空间”,成为全国首个基层党群建设创新综合体。目前,全镇有党员1.1万多名,党组织700多个。从搭建镇委党校、“七一空间”等载体,到“暖心工作室”遍地开花,再到挂图作战、履职档案等创新举措,让“愿干事、能干事、敢干事”,成为大沥基层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深厚的红色文化,造就了大沥那份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城市精神。20世纪八九十年代,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大沥成为名副其实的“广佛黄金走廊”,拿下了多个“率先”和“第一”,更摘下中国商贸名镇、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内衣名镇等闪亮名片。如今,这里汇聚超过40个专业市场以及6万户工商户,“大沥制造”的身影更是遍布全球。

  因这份敢闯敢拼的勇气,大沥已多年在全国百强镇中跻身前列。近年来,大沥没有停下创新求变的脚步,“做生意,来大沥”的口号越发响亮,并积极抢占行业发展新风口,推进商贸会展、创建智慧安全小镇、发展先进材料产业、建立总部经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大沥产业的“金色名片”正越攒越厚。

  大沥人最擅长的就是把握机遇。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看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也让大沥企业看到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被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展示出了自身的担当和创造性。

  “面对挑战时,企业更需要练好内功,积极转型升级,把握发展的机遇。”广东高谱弯曲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波说。他的公司属于国家高新科技型企业,多年专注于金属冷弯成型领域。“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投入研发更多新项目,其中一些加工解决方案还会填补行业的空白。”高波决心带领公司继续深耕金属型材加工行业,期望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联合行业上下游资源,共同推进南海铝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南海铝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目前,大沥提供工业数字化服务的企业约70家,其中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约30家,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公司约40家。近年,大沥镇促进工业数字化服务发展与大沥镇商贸业、安全产业、建筑铝材产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高度融合,着力打造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陪伴大沥人多年的大转湾片区专业市场,将要“大变身”了。大转湾片区专业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地处广佛黄金走廊的“心脏地带”,也是大沥专业市场的“典型代表”。该项目处于广佛新城核心区规划中心位置,总面积约433.6亩,目前现状为建筑模板批发市场、五金装饰市场、夹板市场。未来,整个大转湾片区专业市场拟打造为国际高端五金安全装备展贸区、全球家居设计商贸城。

  该项目正是大沥今年在全区率先实施“毛地入市”的生动实践。“大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产业转型和项目落地创造空间,就必须围绕‘土地’这一关键资源进行改革。”大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游剑锋说。事实的确如此。经过多年发展,大沥建成区已达80%,需要从三旧改造里面要发展空间。为此,在城乡融合的路上,大沥需要大胆探索和创新。

  在此推动力下,大沥在土地领域的探索一直走在南海、佛山的前列。作为中轴“城市样板间”的广佛国际商贸城,就是大沥三旧改造领域精雕细琢的“代表作”之一。如今,这里不仅有多座总部大厦,还进驻了南海国际会展中心,为大沥的城市与产业掀开了新篇章。另一个“代表作”,则是太平社区北海经济社进行的全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挂”,还曾得到过国土资源部的“点赞”。

  近年来,大沥通过大力气实施连片改造,推动了创客产业中心、南海艺术中心等项目的落地。如今,大沥镇又重磅推出“毛地入市”政策,以此破解制约村改的“卡脖子”问题,推动城市更新、空间重塑进入新一轮的快车道,展现了南海地治改革实践的大沥担当。而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大沥又通过九龙公园、九龙涌公园、沥桂滨河公园以及社区公园、连片花海等绿色生态空间的改造提升,为市民搭建美好的生活生产空间。

  转机在一场活动中出现。大沥镇人大和沥南社区收集相关意见后,积极协调多个部门和单位开展工作,并在城南小区内举办“城市治理面对面”线下讨论活动。在活动现场,区、镇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人大代表认真听取居民诉求,耐心解答居民疑问。通过这样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部分业主现场达成了共识,同意加装电梯。开工当日,几名小区业主代表在楼下放响礼炮,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目前,城南小区已有多座电梯建成或在建。

  橙色,是温暖而幸福的颜色。围绕“党委统筹领导、多元主体参与”,在打造“新南海人梦家圆”“小候鸟驿站”等一系列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大沥还通过“城市治理面对面”“市民议事厅”“巡城马”等品牌活动,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这些品牌活动中,通过市民“议”,专家“讲”,人大、政协代表参与的方式,大沥采用“线上直播+线下交流”的形式,实现公共事务大家议、解决办法大家提。线上的交流方式迎合了网络时代的市民需求,让群众便于发声、敢于发声、放心发声;线下由人大监督,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听取群众意见,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推动问题解决。

  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大沥镇推出线个,收集意见、建议和留言超过6000条,带动近27万人次参与,研究解决了三线整治、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一批群众关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展现大沥新作为。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刘浩文表示,在迎来发展新机遇的当下,全镇正认真贯彻落实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凸显大沥特色、大沥模式和大沥品牌。

  刘浩文介绍,目前,大沥正积极引导党员上好党史国史、实践教育、为民服务“三堂课”。

  上好党史国史课,汲取奋进力量。“创新”是大沥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大特色。除了举办儿童讲故事比赛外,大沥镇还推出《学党史感党恩》栏目。依托全镇200个文明智慧广播,大沥每天3次讲述党的故事、回顾党的历史、传递党的声音。让党史学习更生动有趣,大沥镇定制派发首批党史学习“有声笔记本”。结合本地伯奇摄影文化特色,大沥还启动了“双百”主题摄影比赛暨摄影巡展,推动党史国史学习入耳、入脑。

  上好实践教育课,营造浓厚氛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有生动的“课堂”。为更好地发挥“红色载体”的作用,大沥镇对镇委党校、大沥革命展示馆等党史学习教育阵地进行全新升级,并活化了一批“红色基地”。大沥通过指导优化参观点红色研学游、红色课堂、重温入党誓词等服务,以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阵地宣传,从而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到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大沥还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出“八大主题”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如选树一批先锋模范、聆听一场红色宣讲、诵读一个红色经典、颂唱一首爱国歌曲、展示一批红色作品等,推动党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上好为民服务课,践行初心使命。目前,大沥已确定了“四三三”工作思路。“四”是依托主题直联、三级网格、设岗定责、暖心行动四项工程广接民意。“三”是围绕政事部门办、心愿党员领、难事大众议三个层次办成实事。另一个“三”则是依托“城市治理面对面”、“巡城马”、“南海大沥”微信号三大平台接纳评价,确保群众实事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在全面铺开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大沥要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大势、抓住机遇,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努力把学习教育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实效,让党的精神在大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刘浩文表示,围绕区委区政府“实验区大建设、村改大攻坚、产业大招商、交通大会战”四大重点任务,正创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先行区的大沥,将坚定扛起肩负的新时代历史使命。牢牢把握“千灯湖北延”“广佛新城”建设历史机遇,争当实验区建设“先行地”和“排头兵”,推动城乡空间重构、产业结构再造、生态空间腾退,努力把“边界地”变“中心区”,实现“城产人”融合发展,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佛山市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南海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奉献大沥力量。

  与此同时,大沥还将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针对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方面,解决好老百姓的所需所盼,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刘浩文介绍,前段时间,大沥举办了“铭初心暖民心念党恩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布会,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方案。接下来,各部门、社区要做到“民声我来听、民困我来纾、民意我来暖”,通过走访调研、系统思考、推动落实、总结提升,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事”逐项办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停车、插电、扫码、开始充电,这一套流程下来,大沥镇方圆小城之春小区的居民仅需30秒,就可为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在小区大门,居民都自觉把电动自行车整齐摆放在充电桩周边的停车位上,并没有驶入小区。原来,小区物业方在大沥房管所的协助下,利用小区停车位,建设起充电桩和电动自行车停车场,进一步规范小区居民使用电动自行车行为,减少消防隐患。

  如今在大沥,九成小区已安装电动车充电桩,30个小区实现电动车不入小区。大沥房管所联合镇规划、消防、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共同启动充电桩建设联合审批流程,将联审程序所需申请材料及申请流程整理成指引文件下发到各物业企业,以尽快推进充电桩建设。至今,大沥房管所对全镇140多个物业小区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情况摸排行动,筛查出硬件条件较为完善、居民安装意愿较高的一批小区,率先启动充电桩建设。

  如今,一件又一件大大小小的民生实事,正在大沥不断办好办成。而在面临挑战的时候,大沥的党员干部也同样挺身而出,切切实实为群众做好服务、解决困难。

  “提醒大家记得穿水鞋,要不然脚就这样了!”6月4日早上7时21分,大沥镇沥桂社区干部许敏英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配图是一只多处磨破的脚。作为一名80后“两委”干部、党员,许敏英从事社区工作已12年,日常主要负责卫健、妇联、社区治理等范畴。自南海区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后,她就在社区忙个不停。因为长时间在雨水中浸泡,她的脚背早已伤痕累累,但依然在抗疫一线坚守。

  “每天我就自己喷喷药!”许敏英说,忙起来她经常忘了脚上的伤。作为社区一线卫健干部,也是基层核酸采样工作的统筹人员,她知道自己不能退缩,而且必须要冲在前面,“支撑我的就是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念!如果连我都退缩了,谁还敢前进。”

  与许敏英一样,在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时,大沥众多党员干部主动走上抗击疫情一线,用行动书写大爱与担当。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6月6日开始,大沥镇委在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内,分别在盐步东秀片区、盐步雍雅片区、黄岐片广佛路以北、黄岐片广佛路以南成立4个防疫工作临时党支部。区域内的党员干部以4大片区指挥部为主阵地,把党旗插到了防疫工作最前线,当好“宣传员、勤务员、引导员、监督员、服务员、值守员”,确保封闭、封控区域内秩序维护、物资保障、宣传发动、应急处突等工作有序开展。

  感悟初心学党史,真情服务暖人心。目前,大沥镇已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方案,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梳理首批民生实事合计165项。同时,通过“四三三”的思路,大沥镇“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每个部分实现了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为民服务链,也成为大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热起来、实起来”的生动实践。

  红色基地类: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大沥革命展示馆、钟边铁村牌坊、白沙云庄陈公祠、大镇村史馆、白沙乡情馆;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类:大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凤池、大镇、太平、盐步、黄岐、白沙、嘉怡七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党建阵地类:大沥镇党群服务中心及沥雄、河东、沥北、江北、渔业五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大沥人钟麟成功孵出链鱼、鳙鱼苗3万尾,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全人工繁殖的家鱼苗。

  广佛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是广东省首条、国内第二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开创中国有偿融建高速公路先河。

  广东环球水产交易市场正式试业,成为了广东省第一个“三高”(即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农业市场项目。

  大沥成为“中国铝材第一镇”,盐步成为“中国内衣名镇”,助力南海专业镇经济享誉全国。

  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授牌,实现南海在国家级政府质量奖项零的突破。

  大沥举行“毛地入市”先行先试——产业用地精准对接会,成为全区“首个吃螃蟹的人”。jinnian金年会官网


本文由:金年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