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当年的柳市“八大王” 其实有十个人
栏目:机械五金件 发布时间:2024-06-26
金年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温州网讯 三十年沧海桑田。当柳市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低压电器生产基地的时候,繁荣的经济贸易,也让人们将渐渐远去的“八大王”事件给淡忘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以柳市为中心的一批乐清农民,放下手中的农具,以自己仅有的一点特长,开始进入商贸领域,做起了与低压电器有关的五金配件、原材料、机电、贸易合同、目录等生意,并很快突显出一批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经济领域的“领头羊”。  1982年1月,中央下

  温州网讯 三十年沧海桑田。当柳市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低压电器生产基地的时候,繁荣的经济贸易,也让人们将渐渐远去的“八大王”事件给淡忘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以柳市为中心的一批乐清农民,放下手中的农具,以自己仅有的一点特长,开始进入商贸领域,做起了与低压电器有关的五金配件、原材料、机电、贸易合同、目录等生意,并很快突显出一批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经济领域的“领头羊”。

  1982年1月,中央下发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温州地委签署文件,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分子”,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走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人。当时,乐清县将柳市有名的“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翻砂大王”吴师濂、“线圈大王”郑祥青、“胶木大王”陈银松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等10人列为重要的打击对象。被称为“八大王”事件。

  “八大王”事件中,实际涉及到的是10个“大王”,原因是当地对“八大王”流传的版本不一样。有人说,郑元忠不在“八大王”之列,也有人将“合同大王”李方平列在“八大王”之外。而当时,郑元忠有着多家与电器相关的实业,资产达到十几万元,被称为柳市的“电器大王”。在那场“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分子”的运动中,郑元忠没能幸免,在潜逃两个月后,以“投机倒把”罪被抓,坐了186天的牢。作为当时“合同大王”的李方平同样也是这样的命运。

  这一年,除了“螺丝大王”刘大源在亲友的劝说下潜逃在外以外,其余9人都作为重大经济犯罪分子被捕入狱。

  直到1984年,政府开始重新审理“八大王”事件,被捕的9个人才被取保候审,或无罪释放,而后恢复名誉,归还已经被没收的财产。

  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温州初期的一种特有命运!这种命运后来也成为激励温州民营经济快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曾经被打击过的“八大王”后来的人生命运。

  1973年,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郑元忠开始在家乡柳市办起了实业。先后创办了柳市五金制品厂、乐清胶木电器厂、乐清无线电元件厂等多家乡镇企业,并建立了一个机制灵活的营销网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拥有资产十几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器大王”,成为柳市“中国电器之都”最早创办电器实业的人之一。

  1984年,郑元忠后,下定决心要东山再起,于1986年再一次办起了乐清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乐清精益开关厂,并拿到了乐清县有关部门颁发的“001”号股份制改造企业登记证书。3年后拿到了柳市第一批由国家机械工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1992年,郑元忠离开了心爱的电器行业,在与柳市隔江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创办了中外合资庄吉服装有限公司。也是这一年,40岁的郑元忠脱产进入温州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其后顺利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文凭。

  1996年7月,郑元忠邀请金顶针制衣公司总经理陈敏、精益集团总经理吴邦东加盟庄吉,组建了温州市区第一家服饰集团企业。

  经历10年的打拼,以最早创办电器实业起家的郑元忠,金年会官方网站首页入口硬是将庄吉集团打造成为温州服装行业的首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服装品牌”,创造了几十项行业第一。郑元忠说,20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平均每年向国家交纳税收达到2000多万元。

  1978年,叶建华帮一些营销员拍一些五金电器产品配件的图片。后来,叶一有空就到一些生产企业中和销售商店里去拍大量的五金电器产品的配件图片,而后一张张卖给当地的销售人员,再后来,叶又将各种产品的照片放在影集里,写上规格、技术性能等,装订成册,便成了当时最受销售人员欢迎的产品目录。1982年,每册目录已经卖到17.18元,一年可以卖几千册之多。

  2000年的时候,叶投资8万元,与朋友合作开办了乐清市天泰标准件有限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已成为天正集团和正泰集团的加工配套企业,收入还较为稳定。

  早年的郑祥青跑过供销,主要是做矿灯生意,开过电器修理店。1978年,郑祥青通过拆装样品,自己绕“七八线”,做出了线圈,给供销员运往外地交货,结果信息反馈说,他做的线圈可以用。于是,郑祥青在柳市前街开了一家线来个平方米作为店面,楼上20来个平方米作为工场。没日没夜地装搭线圈。生意最红火的时候,每天可装各种规格的线元的价格卖出去。

  1979年的一天,一位陌生人的年轻人向他打听,附近有没有搞翻砂的人。吴师濂接过样品一看,只不过是一个有一定形状的铝块,于是就说自己就会,就这样“蒙”了第一笔“翻砂”生意。1980年农历二月初二,吴师濂在后街一间8平方米的旧房子里,搞起了“翻砂”,成为柳市第一家家庭“翻砂”厂,由于生意红火,还雇了4位工人。

  1988年,八兄妹中的大姐、大哥及排在老五的胡金林一起办起“三林机床电器厂”。因为胡金林很有开拓精神,于是兄弟姐妹们又推选他担任厂长、法人代表(后来还当了董事长)。

  他先是造好厂房,而后又开发出几种新产品,并同时被认定为省科技新项目。其中两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两项填补了省内空白,前途一派光明。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王迈仟从上海、台州等地购进旧的矿山配件和电器设备,运到柳市后进行洗刷干净,好的设备直接卖掉,把已经没用的设备拆掉做零部件卖。由于王迈仟贩卖旧货的生意红火,促使柳市镇有一批人做起了旧货生意,在“电器之都”形成了一个旧货市场。一直到如今,人民集团对面的街边,还有一个旧货市场。

  和平电器公司董事长陈道贤说,别小看了这个旧货市场,柳市电器早期的产品创新从旧货设备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灵感。

  程步青高中毕业就跟着父亲程胜雄先生从事矿灯配件生产。一次一位青田老客户急需一批矿灯配件,可没有钱,当他向步青打听能否先发货,步青一口答应,此后,这位客户介绍了很多朋友和步青做生意。这样的例子很多。1986年,他跑到了上海发展。如今,已38岁的程步青已是上海正大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回首过去,20岁的李方平就出外订业务,合同随身带,每次全国性的机电会议一召开,李方平总在其中,而一些想进会场参加会议、订些业务的同行者想尽办法也无奈,故大家都十分佩服李方平的能力。

  在1982年的那场“运动”后,李方平又去上海做电缆生意,在上海和平旅馆一住就是7年。这在当时也是少见的。

  由于陈银松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他也被许多人遗忘了。在吴师濂的指点下,记者找了那间位于南街的五金小店。

  1978年,柳市的五金电器不断的兴起,而当地还没有人做胶木件生意,这是开关等低压电器所必须的外壳。于是,陈银松开始贩卖胶木件。1982年,柳市周围约80%的胶木件出自陈银松之手。

  人民日报刊文:恪尽职守 彰显本色——追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委原常委、县委宣传部原部长徐利民

  王浩在衢州调研并检查督导防汛工作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易炼红在杭州检查指导防汛工作时强调 坚决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 确保江河湖塘安澜人民群众安全

  “灿都”动态丨中央气象台:预计或将于13日白天在舟山到三门一带沿海登陆


本文由:金年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