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最高点相比,动迁房平均跌幅30%以上,商品房跌幅25%左右,3年总跌幅23.5%,领跌外环!
1、江桥的地理格局被铁路、河道分割严重,北面南翔、西侧安亭、南侧华漕都有交通阻隔,留给江桥的唯一通道只剩市区方向。2、江桥过去一直没有发展概念,直到近几年大虹桥概念火了才有起色;
南翔做过近郊CBD、安亭上世纪5、60年代就有了汽车产业,新城更是焦点,江桥长期以来位卑言轻。3、江桥位于虹桥机场航道下方,经过的航线多达几十条,飞机噪音影响广泛,影响居民生活。
4、江桥的交通命脉13号线年才从金运路贯通浦西市区,错过了起码5年高速增长期的市区外溢。
一句话总结,江桥既不宜居,也不宜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做点脏活累活。
所以在改革开放后,江桥先是为了解决市区人民吃不上菜的问题,成立了大型蔬菜副食品市场。
后来市区的垃圾没地处理,1999年江桥又为市区建了垃圾焚烧厂,处理黄浦、静安、长宁、普陀、嘉定六区的垃圾。
这还不算完,原本的江桥其实很小,西边的界限大概就在今天的五四村、高潮村,面积只有12平方公里。
为了更好地服务市区,2001年江桥合并了隔壁的封浜,面积一下扩大到42平方公里。
再后来市区还要纾解人口,收编了封浜的江桥在2009年又成了上海六大动迁基地。
自身条件又差、又没有历史底蕴,从没站上过风口的江桥,注定在低迷市场跌得更惨!
不过江桥并非没有动作,从2001年两镇合并开始,新江桥就开启了三次自救。
PS:环线团队整理了一份《上海买房白皮书》,帮助大家在买房过程中避雷,真正了解上海楼市的底层逻辑,快速成为买房大师:
原来城市化是围绕一东一西两个老镇向外展开,合并后新江桥的发展变成南北格局。
只是苦了封浜,原以为跟着江桥能过上好日子,反而被吸干资源发展直接陷入停滞,城市界面十几年没有变化。
刚好14号线顺利填补了北江桥的地铁空白,四个地铁站点不仅服务到两个老镇人民,还给江桥带来新的地铁房机会。
于是原本位于江桥封浜两个老镇之间的城乡结合部,拆掉几个厂房就变成了准地铁地块。
新房均价节节攀升不说,二手次新标杆小区龙湖天璞最高成交价飙到了8万5/平。
挂牌第一人民医院的江桥医院给了乐秀路,北江桥首个现代化商场资源也有四层楼的维乐城,学区还有卢湾一中心和曹杨二附,四大配套齐活了。
但是对广大封浜原住民来说,意义最大的却是前不久刚宣布的消息,北虹之星终于拍地了,江桥的的发展也终于来到一个新的阶段。
北虹桥是江桥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面子工程,一幢幢新的园区写字楼拔地而起,对改善江桥民生直接作用不大。
乐秀路不怎么要拆的地都卖完了,临洮路都是五金建材城,也该轮到封浜地铁站附近的土地为江桥发挥经济价值了。
北虹之星的规划最早在2016年,直到这个月初才由上海地产拿下第一块地,中间一度沉沦让人以为规划烂尾。
不过目前北虹之星的规划也只是个半成品,只知道明确的有离地铁近的6幅宅地,1所九年制一贯学校、3所幼儿园用地、2所国际学校,中间还有一个要挖的人工湖。
假设未来6块宅地卖得好,储备的继续盖的商品房;卖不好,大不了又是一个动迁大居:北虹新城。
上海地产这次拿下的是离地铁最近的一块地,容积率都在2.3-2.5之间,地块限高60-80米,价格待定。
但对于现在的封浜来说,完全没有挑剔的资格,镇里好不容易这几年才想起给封浜老镇做点更新。
假如北虹之星真的能成功,对老镇人民也多了一个休闲购物的去处,再差不可能比现在更差。
况且江桥房价想更抗跌,需要引入更多商品新房来拉高均值,稀释动迁房和老破小的占比。
嘉闵线号线,更能帮助江桥打破南北隔阂,加强和南翔、新城以及虹桥的沟通能力。
如果14号线西延到安亭计划顺利,加上已经在建的13号线西延段,江桥的西边屏障也会被打破,交通便利度几倍增长。
相比起北虹桥的产业规划大饼,一个把通勤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江桥,更能让老百姓买单。
但是到这里我不得不惊扰大家的美梦,江桥的最终归宿,很可能也只是一个轨交便利的鸡肋板块。
城乡结合部、乡村工厂、批发市场、垃圾焚烧厂、铁路、飞机噪音、成群动迁房......
jinnian金年会官网
随便一个毒标签,都不是一个没有强势产业、没有绝佳地段的外环三不管板块承受得起的。
相比九亭、泗泾、南翔,江桥也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宜居片区,各类资源相对分散,至今在楼市没有一个高认可度的社区标签。
PS:环线团队整理了一份《上海买房白皮书》,帮助大家在买房过程中避雷,真正了解上海楼市的底层逻辑,快速成为买房大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国企张家界半年亏损6000万,网友质疑:如果景区免费,不进行管理,国家跟游客都省钱了?